1月14日,这里正进行着一场热烈的讨论,琚永安和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研发一款配电线路无线遥控树障清理装置。这个装置可不一般,它可悬挂于配电导线上,沿线路前行完成树障清除。有了它,不仅工作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还降低作业强度和安全风险。
2024年5月13日,在变电检修实训场地,一场特别的模拟试验正在展开。琚永安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成员站在多功能变电检修试验移动平台的踏板上,对变电设备做检修预试工作。变电站设备检修作业流程复杂,所需检修的设备繁多,间隔布置紧凑,空间狭小。以前,检修设备只能轮流进场,不同工种的检修作业无法同时开展,光是检修专业设备轮换等前期准备工作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影响了整体效率。
2019年,琚永安带领大家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们仔细剖析原有检修装备的不足,查阅大量资料,并分析变电检修作业现场情况。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自主设计一款移动平台,实现“一机到场,检修全能”的目标。在研制过程中,为确保该移动平台能够同时实现起吊、牵引、切割、压接、打孔、设备防腐除锈等功能,小组成员从动力系统、功能配置和整机操控三个关键方面反复考量,精心确定设计的具体方案。经过两年的不懈钻研,2021年10月,这个多功能变电检修试验移动平台终于诞生了。它机身小巧灵活,宽度仅1.05米,能轻松进入密集的设备间隔和高压室,而且集多种检修预试功能于一身。检修人员站在移动平台的踏板上,就像拥有了一个万能助手,能顺利开展全部检修工作,大幅度减少变电检修作业中设备更换及轮流进退场的时间,工作效率提高了60%以上,检修工作质效实现新飞跃。这个移动平台不仅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还在第七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荣获优秀成果奖。
在这个工作室,创新灵感就像星星之火,不断从一线工作中迸发出来。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头脑风暴,碰撞出一个个“小点子”,随后又从图纸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作业工具。比如自主研发的OPGW光缆自动旋切机,解决了以往人工手锯开缆的难题,实现电动开缆,工效、工艺和安全性都大幅度的提高,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对“无线遥控导引绳放线滑车”的三次升级完善,创新了电力线路施工放线新工艺,不管是高山深谷、河流池塘,还是公路铁路等障碍,都能轻松跨越。琚永安总是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懂专业,只要用心做一定能做好。”
多年来,工作室持续创新,取得200余项创新成果,获得122项国家专利授权和300余项荣誉奖励,创新成果入选国家电网公司首批成果孵化项目,其中2项进入转化推广阶段。出版的两部专著中,《琚永安工作法 —— 架空地线复合光缆的电动旋切》更是入选全国总工会职工“百工百法”技能培训教育系列丛书,在全国发行。
近年来,随着大量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低压配电台区,电网安全运作面临新挑战。在吉林四平铁东区石岭镇磨盘沟村一社配电台区,有一个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光伏防孤岛保护设施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台区变压器跌落式熔断开关断开时,这个装置就像一个敏锐的守护者,能迅速让台区内的并网光伏电站接收到跳闸信号,使其立即与电网系统解列,有很大效果预防了台区“孤岛运行”带来的安全隐患。
这个重要的设备正是琚永安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郑世洋创新工作室共同研发的成果。两个工作室携手合作,填补了国家技术规定要求的保护设施空白,为国网吉林四平供电公司低压配电台区安全运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该成果获得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在2023年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作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积极探索跨专业协同发展之路。他们打破部门和专业的壁垒,共享前沿信息和科研资源,与公司22个创新工作室及各专业紧密合作,开展研发技术。不同单位、不同工作室、不同专业的人员汇聚一堂,交流讨论中创新灵感不断闪现。工作室成员冯明昊感慨地说:“工作室定期组织我们跨区县参与现场作业,在现场挖掘创新点,和其他成员交流,让我们真正了解实际专业需求和难题。” 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工作室的创新热情愈发高涨。
工作室还开展“跨地域、跨单位”创新攻关。2022年12月,在四平市总工会的推动下,琚永安、王吉伟 “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共享成果、共同技术攻关,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逐渐形成,为四平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23年,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成立配电专业创新工作室联盟,琚永安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为盟主工作室,牵头开展配电业务研究,推动省内配电专业开发团队共建、工作经验共享、创新成果共创。截至目前,在工作室的引领下,已经联合攻关了配电线路无线遥控树障清理装置、接地体化学焊接技术等10余项创新项目。
“看,这个OPGW光缆自动旋切机可厉害啦!它靠电力驱动,利用金属专用切割锯片对钢绞线进行旋转切割,还能根据OPGW的参数调整切割状态,切割面极为平整光洁,钢绞线破股的难题再也不存在了。”1月3日,工作室成员、该公司自动化运维班班长耿壮在工作室里热情地向新成员介绍这款自主研发的装置。
2018年7月,耿壮来到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运维班工作,同年8月加入工作室参与创新项目研发。他回忆道:“工作室就是我们交流和成长的平台,师哥师姐们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原理,手把手带着我们搞研发。”在工作室的培养下,耿壮迅速成长,2022年10月,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他成功担任自动化运维班班长。
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琚永安制定了“导师领衔、青年攻关、定期交流”的培养模式。工作室根据不同专业设立小组,为每一位新成员安排经验比较丰富的创新导师。导师们带着青年员工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走进作业现场寻找创新灵感,帮他们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还在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助力青年创新成果转化。为提升全员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琚永安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创新项目推进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总结交流青年创新项目的进度和成效,相互学习借鉴。
工作室还实行积分制管理和人员动态管理机制,择优录入、末位淘汰。为成员量身定做发展目标和职责,对创新成效、技能提升、成果转化等情况做量化评分,并定期公布排名。国网四平供电公司将工作室积分排名与争先创优相结合,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在工作室的带动和指导下,53人走进各级劳模、先进、工匠、人才行列,33 人实现岗位晋升,成员们的专业基础和业务实操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
创新的故事不断上演,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把一个个“金点子”变成了“金果子”,为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为行业创新树立了榜样。
近日,广东一女生穿上弯刀裤后直接绷不住了。网友:解决大家没有O型腿的问题。
李在明视察韩国山火时遇袭 袭击瞬间画面曝光 黑衣男子随即被安保人员拦下
湖南宁乡一餐馆办宴席后多名宾客出现呕吐症状 市监部门:初查系诺如病毒感染
中纪报:“天网行动”开展十年,追回外逃人员1.4万余人,追回赃款666.2亿元
山西一高中生家长称让老师给孩子讲卷子,被怼“一道都不会做?去上职中吧” ,校方回应!教育局已介入!
近日,山西介休一中有家长称“在群里让老师给孩子讲卷子”,被怼“一道都不会做?那就不要在这上,建议去职中吧”。
3 月 20 日,长江和记发布的财报中,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表述,成为李嘉诚团队最核心的 “自证”论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长和总营收 4766.82 亿港元,港口业务收入 452.82 亿港元,虽同比增长 11%,但在零售、财务投资等板块面前,确实显得 “微不足道”。
3月27日,山东省泰安市居民张莉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她曾是山东省泰安市泰安技师学院一名合同制教师,自1993年起,她在该学院及其前身学校持续工作31年,已年满50岁。
3月23日是第六十五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旨在呼吁国际社会一起努力,加强早期预警能力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3月20日,广东省气象局发布2024年广东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据此归纳为十大关键词,去年天气气候有何特点?